《我在四合院有个家》

第二百四十八章,五虎开路(求订阅)(1/7)

  人才的高度集中,可以说是把全球百分之七十的顶尖科学人才招致麾下了。

  其次就是资本力量的推波助澜,这一点是需要一体两面去看待的。

  尽管资本唯利是图,每一分利润都沾满了鲜血,但不可否认的是,资本对于科技发展有着不小的助力。

  其三则是晶体管计算机的发展几乎是达到了顶端,进无可进了,那么寻找其他发展路径势在必行。

  就像是航空发动机一样,从一开始的滑翔机到现在的涡浆发动机,到了八九十年代,主流又会被涡扇发动机所取代。

  千禧年之后,脉冲发动机、斜坡爆震发动机、纯电发动机等等,又会纷纷登上历史舞台。

  当然了,丑国的计算机发展速度其实已经算慢了,毕竟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大部分顶尖科学家,其实都服务于军工、航天等方面。

  毕竟再过几年,人家丑国就要登上月球了。

  “所以,我们现在不抓紧时间完成电脑技术换发展的计划,那么不出三年,对方很有可能就会达到我们第一点电脑技术的水平…….“

  他之前搞出来的电脑,可是原时空八十年代水平的电脑,而现如今,丑国也知道了相关的电脑参数标准,三年内达到这些技术标准,很正常。

  老人家闻言,倒是笑了,“那也才第一代而已,三年过后,我们肯定可以甩对方好几条街了吧?”

  相对于老人家的乐观,周济民却是摇摇头,指出了内地跟丑国之间的差距。

  还是那句话,内地太落后了,电脑技术的发展,其实也会受限。

  更别说,明年就会起风了,电脑技术能稳住就很不错了,更别说更进一步了。

  “行,这件事我知道了。”

  听完周济民的叙述,老人家也点点头。

  都是聪明人,很多事情,其实不需要说得太透彻。

  只不过,时代限制,加上一人计短三人计长,很多事情,顾虑不周,也实属正常。

  “对了,你拿回来的那些机床技术资料,还需要添加到此次的更换计划单子上面吗?”

  这算是问计了,如此重大的事情,周济民责无旁贷。

  “技术可以不要,但物资可以要多一些。”

  从艾瑞斯实验室拿回来的机床技术资料,可谓是相当齐全。

  只要内地组织技术工人等相关人才,不出三年,内地机床肯定会遍地开花。

  与之相反,内地工业基础发展的限制,反倒是工业原材料和人才。

  人才还好说,内地人口众多,人才拢一拢,总归还是有的,但原材料就不好说了。

  地大物博是肯定的,可大部分矿产资源还深埋地底,需要开挖出来的话,并不那么容易。

  书房里,两人谈到下午四点多,老人家这才起身离开。

  “不错,你小子除了贪嘴,其他都很好。”

  仅这一句评价,顿时让周济民受宠若惊。

  转过天,国庆节到了,周济民再次带着孩子们去看升旗仪式,感受这个时代的爱国情怀。

  老三他们也跟着一起,好好接受熏陶。

  小金鱼是不太喜欢这样的活动,因为她年年看,都腻了。

  可是,那些中医医书如此之厚,相比之下,还是看升旗仪式香啊。

  昨天晚上,张宛童看过那些医书,当时就落泪了,太激动导致的。

  然后当即表示,小金鱼你以后也必须要学,现在可以先看着,等我融会贯通之后再教你。

  于是,小金鱼悲催的中医学习生涯,再次增加了重任,至于何时可以出师,那就不知道了。

  跟往年的升旗仪式不同的是,今年的围观群众还是很多,也更加热闹。

  不过,倒是没有了那些闹笑话的山城工人了。

  虽是如此,可走在路上,大家都是操着不同口音的普通话,在那菜鸟互啄。

  尽管普通话已经普及多年,但乡音难改鬓毛衰啊,连很多老师在授课的时候,用的都是家乡土话,怎么可能让孩子们学会普通话呢?

  最逗的是中原话,因为中原官话跟普通话很像,可实际上是两码事。

  全省都是说中原话,自称自个说的就是普通话。

  还有就是京城话了,也差不多意思,但京城话的儿化音啥的,咋说呢,这就是特色。

  升旗仪式过后,国庆节也差不多结束了。

  毕竟没有阅兵式的国庆节,总是差了一些味道,也正如过年一样,大年三十一过,小孩的新衣服一穿,这个年也就差不多过完了。

  当天下午,周济民去了一趟五道口附近,不是去北大,而是航天航空大学那边。

  去雾都之前,他就交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