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南宋同行》

第六十二 弄个日商当代理(3/3)

宋的酒政是多样化的,酒的专卖仍是城市的主要形式。

    为了有效地控制酒税,官府采取从用米酿酒开始计征酒税。

    民众自带米到官府酿酒,但必须交纳酿造费,另外还需要缴纳头子钱。

    这种方法,官府无须采购原料,也不必承担酒的销售,只需要出面管理一下,就坐收酒利。

    酿造场在官府规定的场所,便于集中管理,是一种较好的方式。官府按所用之米计收酒税,也预防了逃税。

    酒类则是专卖了,集中体现在酒库的设立及运营。

    酒库,是官府控制下酿造酒和批发酒的市场,是官府酒课的主要来源之一。

    临安城的酒库则没有高度酒了,这逼得宋子强那个时候自己搞蒸馏。

    大宋朝廷为了促进酒的销售,曾经组织所属酒库,进行声势浩大的酒类评比和宣传促销活动。这种活动类似那面世界召开的糖酒大会。

    万士达笑着说:“你这里可以好酒?”

    那小二说道:“有的,我自家蒸过的丰和春!”

    “几蒸啊?”

    “二蒸!”

    “先上来五斤!”

    那小二点头应喏,然后先上了数碟看菜,皆为干果、卤物。

    众所周知,蒸馏酒是一种度数较高的烧酒,南宋《洗冤集录》已有了用含酒精较浓的烈性酒消毒的记录,这种酒有别于唐诗中所说的能发出琥珀香的红色烧酒。

    有名气的酒店从洒库里买回来后,自己在重新蒸馏,以求吸引顾客。

    看来,这一次终于能喝到高度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