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南宋同行》

第五十章 东山水晶镜的作用(2/3)

比较松的,临安县城没有。

    ――――――――――――――――――――――――――――――――

    在临安城御街中段区右边的清风坊的一户人家里,珍宝行行首刘钱这一夜睡得不踏实。

    原因很简单,知临安府洪府尊又亲自派人来催促了。

    几个月前吧,珍宝行业内忽然出现了若干好物件,特别是那所谓的东山水晶镜。

    那可真真是宝物!

    一查,原来是从临安县城来的一个商户,据说是从海外行商那里购得。

    此物一出现便引起了众人的注意。

    一些大户门马上重金买下,用黄花梨等硬木雕出合适的镜框,大多数竟不是给女人用的,而是自己留着把玩。

    五千贯铜钱,五百万钱啊……五十户普通人家的家财了!

    知临安府洪起畏有机会买到了一面。

    在南宋时期,官员是可以经商的,特别是一些大城高的官员。

    大宋时期的官员工资相比而言,是所有朝代中最高的了,五品以上就可以达到三十贯钱,大城市里的,还能翻倍。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啊,这个大宋时期的物价可也是最高的了。

    更重要的一点,宋以前大多是大家族大地主门阀之类的子弟做官,就算也有科举制,但平民子弟尚少。

    而在大宋时期,宋太祖愿与天下读书人共同治理天下,而且宋真宗又用赤果果的“书中自有黄金屋”来诱惑读书人,所以,大多数官员都是凤凰男,一人挣钱,全家花。

    问题就来了,大城市里的物价贵啊,特别是临安城。

    在临安县城一人一天二十几文钱,可以生活下去。

    一间屋子最多五文钱一天的房租,上好的蒸饼七八文钱一个,一家五口人四五贯钱可以过上体面的生活,可以偶尔吃上肉。

    羊肉吃不起,猪肉还是可以的,鱼肉更便宜的。

    但是临安城不行啊,最便宜的房租,一天一百文!

    当宋子强听闻那纪家邸店一间上房一天竟然要他们八百文钱时,当时也有些乍舌,妈蛋的,这物价,简直是上饶和上海房价的区别了。

    尽管宋朝官俸的发放中、有钱、有绫绢、有禄粟、随员用人也有衣粮、还有职田、还有各种包括赐宅第在内的赏赐。

    而且官署还有公使钱,就是类似今天的小金库,专门用官员的福利发放,但是对在临安城任职的官员们来说,特别是凤凰男们,根本不够的。

    他们就想办法做生意,对于这一点大宋的政府不管的。

    这时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商人和官吏的联系日益增多,交往日趋频繁。

    关系也从之前的对立慢慢的和平演变成相互依赖、利用的关系,开始官商勾结。

    同时在朝廷"通商惠工"政策下,社会等级逐渐淡化,一些商人也变成了"同是一等齐民",商人子弟中的"奇才异行者"也可参加科考。

    知临安府洪起畏府尊是临安本地人,他的妻子郎氏,也是本地人。

    家里有临街房十多间,而且都是面临闹市,他便将这十余间门市房拆分开出租了,一个月收入不少。

    妻子郎氏嫁到他家时,又带了一套门市房,他便让家里的一个老仆借此开了一家绸铺,生意不错。

    所以,他有钱也能买得起,如果靠工资,他只能呵呵了。

    知临安府的工作,熟悉官场的人都明白,这个工作并不是好活。

    他们头上直接顶着皇上和其它各种权贵,人流量又是最大,事情还多,压力可想而知,也正因为很容易得罪朝中大臣,很多人坚持原则被革职,有的则主动离职了。

    知临安府的官员在一百五十多年里换了150多个!

    基本上一年换一个了!

    (注:但是这篇文章里,只能安排他了,而且要时间长一些了。)

    洪起畏的官运一直平平,长年在其他州县飘来荡去,夫妻间长年分居。

    后来,他托上了丞相贾似道的路子,送了重礼,这才得以调回来。

    回来后,工作是极累的。

    临安城内大小事情都归他管,户籍人口、收税并征徭役、颁布各种法令。

    实际上,南宋初年,临安府的最高长官为府尹,由太子兼任,直到乾道九年(1173),恢复设置知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