渺渺无尽兮赞宇宙之瀚。
悲人生无常兮能与几时春秋?
望江水一去兮不复还。
原楚之君子兮怀屈子,
魂归上苍兮传千古之《离骚》,
赛江上之龙舟兮翻腾滚滚。
浩烟迷漫兮蹬高台之楼阁,
独思念君兮与江岸阔论。
叹天地悲悯兮日月无光,
勿乱世同污兮独与清高。
——选仲仙诗集《屈子》,写于2014年12月24日成都”
屈原拿出古筝在公子启的尸身前演奏,唱出“屈子”这首诗,随后将公子启与玲公主合葬在一起 。屈原站在公子启的墓碑之前道:“知我者公子启也,你走之后就没有人能听懂这音律了,朋友好得,知音难求,”然后将这古筝焚烧在公子启的墓碑之前。
公元前316年,蜀国攻打苴国,苴王逃亡秦国向秦王求援兵,秦王将苴王软禁在秦王宫,出兵灭蜀,随后灭苴和巴,使得秦国擅巴蜀之饶,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嬴驷病逝在秦王宫,太子赢荡继位,是为秦武王。
秦武王坐在大殿之上望着群臣道:“寡人生在西戎,没有到过周都洛阳,不知中原是怎样的繁华。寡人渴望有一天,驾车进入周天子的都城游历,亲眼目睹天子的重器九鼎,若能如愿,死也心甘,不知谁为寡人攻打宜阳,东进中原啊?”
左丞相甘茂站出道:“臣愿替秦王攻伐宜阳。”
右丞相樗里疾站出道:“韩国的宜阳城坚兵精,路远道险,倘若魏国、赵国之兵援救宜阳,秦军孤军深入险境,一但失利后果不堪设想。”
甘茂望了望樗里疾,望着大殿之上的秦武王道:“讨伐韩国的宜阳,必先攻破韩魏的联盟,只要魏国助秦,赵国不可能越过魏国援救韩国,韩国孤立,宜阳就可能会被秦军攻破。”
秦武王听后大喜,派甘茂出使魏国。甘茂站在魏国的大殿之上以共享伐韩之利来游说魏王,魏王鼠目寸光,与秦国建立了伐韩同盟,共同攻打韩国的宜阳,但是宜阳久攻不下。樗里疾等一些老臣夜闯秦王宫苦劝道:“大王秦军已经是孤军深入,如今攻打宜阳是久攻不下,迟则生变,如果秦军的军心一乱,攻打宜阳就会失利,宜阳失利韩、魏、赵的联盟就会更加的坚固,那时候我秦国危也。”秦武王只是脸色阴沉的走上前,看了看甘茂写给他的书信,上面写道:“魏王已经同意与秦国攻伐韩国,虽然有魏国的支持,还是不伐宜阳为好。”甘茂写此书信担心的是秦武王听信樗里疾等一些老臣的诽谤之言放弃攻打宜阳或者从中摇摆不定。秦武王看看此书信认真的揣摸过后,非常坚决的道:“寡人知道如何去处理,诸位爱卿下去休息吧。”樗里疾等一些老臣退出之后,秦武王连夜出城赶到息襄,召见甘茂急切的道:“为何改变伐韩的计划?”
“宜阳城池坚固,兵精粮足,秦军千里之遥攻伐宜阳,绝非在短时间之内能够将宜阳攻下的,如果攻打宜阳的时间延长,必然有人在大王面前诽谤,大王听信诽谤之言臣攻打宜阳不仅会失败还会落个身败名裂。”
此时的秦武王非常坚定的道:“寡人不听信诽谤之言,”并且君臣二人定下息壤之盟,继续以甘茂为大将,领兵五万攻打宜阳,时间长达五个月之久宜阳还是固若金汤易守难攻。此时的秦武王果然听信了樗里疾等人的诽谤之言,樗里疾道:“秦军攻打宜阳城已经五个月了,筋疲力尽,锐气大失,再攻打宜阳一意孤行恐形势发生变化,不如班师为好。”秦武王此时已经是心生暗淡,只有派人召甘茂班师回朝。
甘茂只是在信中提道“息壤”二字,恍然大悟,派乌获为大将率领五万兵马驰援宜阳,切断韩国援军等有生力量,攻陷了宜阳这座孤城,斩杀韩军七万人,韩国元气大伤,急忙向秦国求和。秦军攻陷宜阳之后,周都洛阳的门户大开,亲率任鄙、孟贲等精兵进攻洛阳,周天子无力抵抗,只好出城迎接强大的秦军。秦武王驾车直奔周室的太庙,观望九鼎。这九鼎本是大禹取九州的贡金铸成,每鼎代表一州,共用荆、梁、雍、豫、徐、青、扬、兖、冀九州,九鼎之上刻有山川人物,土地贡赋之数。
秦武王逐个审视看到雍州这个鼎,对众臣道:“这鼎有人举过吗?”
一个周官走上前来,很是谦恭的道:“此鼎重达千钧,没听说也没见过有人能够举起此鼎。”
秦武王问问任鄙、孟贲二将道:“你们两个之中谁能举起此鼎?”
任鄙知道秦武王恃力好胜,婉言谢绝的道:“末将只能举起百钧之物,千钧重鼎末将不能胜任。”
孟贲走上前来道:“末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